东莞制造如何走向东莞“智造”
东莞最近公布的经济成绩单多次为官员及媒体津津乐道——2015年,生产总值达6275.06亿元,同比增长8%,首次正式迈入“6000亿俱乐部”。
时间回到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东莞GDP过去30年年均18%的高速增长遭遇首次下滑,2009年第一季度负增长达2.5%,全年实际增速与目标增速相差4.7%。随后,全球需求疲软、国内经济减速、产能过剩、人口红利减退……东莞制造业陷入重重阴霾:2012年生产总值最低的季度仅为1.3%;2009年至2014年的6年中,有4年生产总值增速未能完成当年的目标任务;万士达、联胜、诺基亚等耳熟能详的企业相继关停搬迁转移。
这一切,打破了东莞制造业的欢愉时光。“最先发展,最先遇到问题,也要率先破解难题。”市委书记徐建华的这一概括其实是近年来东莞上下的共识。一端是企业主动通过提升研发能力、自主品牌和市场渠道等方式“自救”,另一端是政府力推创新驱动、制度改革、“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这些因素的叠加而得的乘数效应激发了东莞制造业的新活力。
智能化再造东莞辉煌
1. 一退一进,为新生产业力量“腾笼”
东莞从2012年以来招引了22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4210亿元,如果全部投产,产能就能实现1万亿元到1.2万亿元的产值,那么相当于“再造一个新的东莞”。
反复循环使用了17次的牛皮纸,居然能做成牢固的“沙管”、搭出承重数百斤的展示架。从外观看,牛皮纸的颜色环保感十足,还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订制规格,这颇受展会参展商的青睐,售价甚至高于传统的木质或金属制展示架。
广东伽立环保包装科技公司此前做了10年的纸张销售,从2013年开始涉及环保包装领域,同时采用了电子商务销售的模式。牛皮纸回收后容易降解,可以反复循环使用,经常用于食品、电子产品的外包装,大名鼎鼎的小米电子就是伽立的客户之一。总经理周俊锋拿出小米电子秤的包装介绍其特别之处——颠覆了牛皮纸的粗糙感,精细而富有光泽。
这家仅有150名员工的公司,2015年创造了超过1.1亿元的销售额。周俊锋认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研发和设计,他们与江南大学包装设计系等院校合作,研制出专利配方后,再下单给理文等知名造纸厂加工。伽立这种体量不大、但成长发展相当快的科技创新企业,是东莞从简单的加工贸易向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四新”经济转变的代表。
伽立公司所在的聚大电商产业园更有故事性。去年关闭的诺基亚东莞工厂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仅仅几个月后,诺基亚生活区就被改造成当下非常吃香的电商产业园,原来的四幢宿舍楼被刷成了充满生机的橙红色,改造后产业园出租面积达2万平方米左右,能容纳100家左右电商企业,其中包括神州租车、美誉标识等知名企业在内的70多家企业已经入驻,涵盖了家具、电子、服饰、通信等各行各业。
诺基亚和聚大的一进一退,是东莞落后产能为新生业态“腾笼”的诠释。如果将视野放大至一个区域来观察,东莞水乡统筹发展带来的变化给人更直观的感受。
当下虽已入冬,马滘河到华阳湖的水道边依然盛开着樱花、桃花、翠芦莉等水生花卉。游人们乘着花船悠悠前行,穿行花海,享受着冬日里难得的繁花美态和水乡风情。难以想象的是,这里曾遍布化工、电镀、造纸、洗水漂染等传统工业,鸡棚、鸭寮错落其中,河水发黑发臭,被人们称为“龙须沟”。
2012年开始,东莞将位于西北部、珠江口东岸的中堂、道滘、望牛墩、麻涌、洪梅、万江、石龙、石碣、高埗和沙田虎门港“10镇1港”统筹发展,“截污、治水、治岸线、建生态”四管齐下。53家造纸企业被关停、88家关闭或取消污染工艺。水乡空气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华阳湖部分指标达到IV类甚至III类水标准。水乡大道、麻涌华阳湖、沙田穗丰年水道、万江龙湾湿地公园等项目让水乡面貌焕然一新。
关停污染企业的阵痛之后,水乡经济迎来了新生。在麻涌镇漳澎村新港南路宏远汽车新落成的厂区内,一排零排放的纯电动MPV车正在生产检测线上进行最后的检测。这种10-18座的汽车续航里程220公里,在专用充电桩上3小时就能充满电,使用普通的家用空调插头也可以充电。常务副总经理袁雄斌对这一售价仅为12万—13万元的产品颇有信心:“这些车都是根据客户的订单生产的,算上租用电池的成本和电费,每月的用车成本仅为普通汽车的1/4。”宏远集团以房地产和体育产业为人们熟知,此番投身新能源汽车行列,可谓一圆东莞“整车制造的产业梦想”。
目前,重点推进的水乡特色产业项目71个,总投资额1075亿元,包括以京东、菜鸟为代表的电商产业集群,以四季香飘、百香岛为代表的都市农业产业集群,以“289”艺术园区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宏远汽车、巨正源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集群,以五矿钢铁物流、安博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和以中粮、中集为代表的国有大型企业集群,水乡的绿色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东莞转型升级的“金招牌”。
东莞经济发展的最大底气来自于此前转型时新引进的重大项目,如今已开始陆续落地并产生新的产能。东莞市市长袁宝成在1月27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特别提出了这一点。东莞从2012年以来招引了22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4210亿元,如果全部投产,产能就能实现1万亿元到1.2万亿元的产值,那么相当于“再造一个新的东莞”。这些项目其中已经建成或投产的项目有42个,去年一年就已经形成2900亿元的产值,今年还将继续增长;其他在建的98个项目预计产值约6500亿元。其中,松山湖华为终端总部项目成为全市首个主营业务年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企业,它和凤岗东莞南方中集物流装备制造生产、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等大项目,共同成为带动东莞转型发展的领跑者。
2.自救帮扶,东莞制造的升级之路
目前东莞全市共建设了27个新型研发机构,并建设了35家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其中国家级孵化器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7家。东莞研发投入增幅连续三年居广东省前三名,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5%。
“东莞目前的经济是‘冰火两重天’,我们统计到,东莞高成长性企业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高端信息产业的增长很惊人。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困难也确实存在,按照现在的形势,企业分化的趋势还会更明显。”和同事们整理完2015年的经济数据,东莞市统计局副局长冯坚得出这样的结论。
关停或外迁企业大多是当年从台湾、香港等地转来的,以服装、纺织、鞋帽、家具等传统加工贸易为主,也有部分电子代加工企业。东莞1万多家外资企业,每年都有从事低端代工生产的外资企业关停或搬迁。在这些企业关停的背后,一场技术革命和制造业革新也正在进行。
东莞台一盈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纳税3709万元,是横沥镇外资企业纳税第一名。在公司充满现代工业气息的办公区,董事副总经理杨海向记者展示了公司最新的高精尖产品——液态金属,“比不锈钢轻,又比不锈钢硬。”因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弹力、耐腐蚀及可压铸成型的特点,台一盈拓生产的液态金属将重点开发手表和smart watch等奢侈品市场。
逐步走上科技驱动之路,目前台一盈拓的专职研发人员达50多人,每年科研投入占销售产值超4%,2015年研发投入达2000多万元,已发展成为集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机械零部件、数控机床及装置、数控机器人、电脑软件硬件及其周边装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科技企业。
偏于一镇,如何解决科研攻关、人才交流、产研对接的难题?东莞本土科研资源较为缺乏,这也是很多制造企业爬坡升级遇到的现实困扰。在杨海看来,由横沥镇政府搭建的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起了很关键的作用,这个机构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科研人员直接对接,协助横沥乃至东莞地区的企业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研项目。杨海说:“我们足不出镇,就可以接触到院士、教授和博士,请他们为我们解决问题。”
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发挥高校智库的作用,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作为上海交大派驻横沥协同创新中心的代表,梅琼风博士从2013年5月份开始常驻横沥,致力于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
经过两年多的运作,梅琼风和团队得到了企业们的信任。他把协同创新中心比喻成一个“红娘”,这个角色为校企双方牵线搭桥,跟踪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然后安排双方“相亲”(调研座谈),让这对新人打破心理隔阂,面对面说需要,谈发展。如果双方都有“结婚”意愿,就签订“结婚证书”(合作协议),共同协商如何培育下一代(科研成果产业化)。
东莞市科技局总经济师张宇晴介绍,目前东莞全市共建设了27个新型研发机构,并建设了35家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其中国家级孵化器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7家。东莞研发投入增幅连续三年居广东省前三名,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5%。目前全市科技型企业超过500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85家,数量居全省第三。2014年东莞在《福布斯》大陆创新能力最强城市评比中名列第11位,2015年被获批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所释放出来的巨大驱动力既为结构转变提供了支撑,又为东莞的经济注入后劲。
在生产着全球30%羊毛衫的大朗镇,传统织机在几年前纷纷改为半自动织机,最近两年又多改为电脑织机。记者看到,车间里每个工人可以操控七八台电脑,每台电脑可操控近十台织机。一台数控织机能顶6—8名熟练工人,减少用工达80%。自动化控制设备还改造了工艺流程,让私人定制的小批量羊毛衫销量也很好。
东莞市经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9月东莞市实施“机器换人”战略以来,至2015年12月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1262个,总投资达103.84亿元,新增设备仪器43621台(套),项目完成后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68.6%,产品合格率平均从89.79%提高至94.64%,减少用工43684人,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9.82%。
在人口红利消减的当下,“机器换人”缓解了东莞制造业企业用工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局面,这只是表象,自动化设备的大量应用,使工业服务业乃至工业互联网逐步渗透到工业体系,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服务的各个环节经历着一场变革。
东莞中小企业众多,但由于融资困难等原因,降低了对“机器换人”的意愿。1月26日,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发布,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出资80%、政府再引入担保公司出资20%,企业可“零门槛、零首付”实现“机器换人”。另外,政府通过财政给予试用企业租金、电费、后续维护等资金补助,推动莞产机器人在部分企业先行试用。有业内人士评价,这一系列普惠性政策将大大降低企业技术改造成本,在接下来几年内将产生裂变的推动力。
3.改革开放,释放发展新动能“莞式反转”的背后,是来自制度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2014年8月以来,东莞在全省率先启动了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改革,努力打造项目投资建设审批高速通道。
2014年10月26日,松山湖红杉生物有限公司的体外诊断试剂原料研发生产项目取得土地,经过直接落地审批,当年12月8日便通过质量安全监督登记开始动工,整个审批时间仅用43天,抢抓了施工黄金期,直接节省上百万资金成本,间接节省成本更是难以估计。
“莞式反转”的背后,是来自制度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2014年8月以来,东莞在全省率先启动了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改革,努力打造项目投资建设审批高速通道。2015年11月23日,东莞在总结梳理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印发实施《关于推广实施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改革经验的意见》。东莞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张玉成介绍,直接落地改革经验正式全面推广实施,项目投资建设整体审批时间大幅减少3—6个月,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
2015年东莞企业投资的另一个重大改革,是3月份以来试行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除了不能投资、限制投资的产业和领域,其他项目根据不同情况,实行承诺准入和告知性备案,以前几个月才能完成的立项工作,现在一两天就可以完成。”东莞市发改局副局长吴楚焕列举了一组数据,企业投资项目实行网上备案后,时限缩短为5天,资料齐全的一两天内可以完成立项。这让立项项目得到很大的增长,2015年,经东莞市发改系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总数约651宗,计划总投资约1723.11亿元,同比增长约21%,为东莞市接下来促进投资发展积蓄了后劲。
作为全国改革试点、推行三年多的商事制度登记改革,更大范围地持续激发出东莞市场主体的活力。东莞市工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2.3万户,同比增长7.7%,总量突破71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5.5万户,同比增长20.4%,总量达到25.6万户。这两项指标均位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位。东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查日升说,市场主体是市场活跃度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的高增速说明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提升,商事登记制度降低门槛、企业愿意投资,GDP增速的回暖与市场主体增速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经常与“改革”相提并论的是“开放”。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东莞汇集了全球40多个国家近1.1万家外资企业,累计利用外资近800亿美元。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新布局给东莞带来了新机遇。东莞市商务局介绍,2015年东莞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金额达291.3亿美元,增长18%;其中出口167.3亿美元,增长25.2%,超过欧盟、日本跃升为东莞市第三大出口市场。袁宝成解读,出口形势好了,外资企业、三资企业情况也会好转。
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和中俄贸易产业园被列为广东省2016年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点工作之一。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的运营方——东莞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国栋介绍,自2013年开通以来,石龙中亚班列(粤新欧)每周运行三列,往来于中国与中亚,去年专列货值增长1倍。去年,物流中心又开通“中韩快线”班列、取得了中欧班列序列号,粤满俄铁路集装箱专列跨越全程11000余公里仅需15天。
海铁联运的推进则酝酿着更大的优势。去年11月13日,从台中经“虎门港—石龙铁路中心”到乌兹别克斯坦的跨境海铁联运顺利试水成功,虎门港与石龙之间在20个小时内便完成卸船、关务申报、铁路发运等全部过境通关流程。虎门港与石龙铁路货运站开展水铁联运,去年的年吞吐量突破250万标箱,而五年前的东莞只有15万标箱。
东莞还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华坚鞋业集团在埃塞俄比亚投资设厂,成为该国最大出口企业。华坚一方面将采购、研发、设计等核心环节保留在厚街镇,另一方面将六条制鞋生产线和鞋材厂搬迁到埃塞俄比亚。在那里,约有3500名埃塞俄比亚青年在生产流水线上忙碌。2015年华坚还与埃方合作建设华坚国际轻工业园,目前已有16家东莞企业签订了进驻协议。
无论是企业自身科技研发助力,技术引进融合、区域合作,还是政府战略部署和制度要素推动,这一切都使东莞制造业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它能否为中国制造业转型提供新的启示,我们将拭目以待。